二次包络减速机一般指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涡轮减速机,其工作原理如下:蜗杆与蜗轮的形成原理第一次包络运动:以一个平面齿蜗轮的齿面为母面,与蜗杆做一定的相对运动,从而包络出蜗杆的螺旋齿面。在这个过程中,平面齿蜗轮相当于一个刀具,按照特定的运动轨迹对蜗杆进行切削加工,形成蜗杆的初始齿形。第二次包络运动:以第一次包络运动形成的螺旋曲面为母面,与蜗轮通过共轭运动包络出蜗轮齿面。此时,以已经加工好的蜗杆螺旋齿面为基础,与蜗轮进行共轭啮合运动,进一步精确地塑造出蜗轮的齿形,使蜗轮与蜗杆能够更好地相互配合,实现高效的动力传递。啮合传动原理多点接触承载:蜗杆轴向齿廓呈弧分布,在啮合时,同时接触齿数可达 3-7 个齿。这种多点接触的方式使得整个传动过程中,力能够分散在多个齿上,相比普通的齿轮传动,每个接触点上承受的压力更小,从而大大提高了减速机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更大的扭矩和功率。高精度齿面配合:蜗杆齿面经硬化处理后精确磨削而成,齿面硬度通常 HRC≥50,粗糙度 Ra≤0.8。高精度的齿面加工,保证了蜗杆与蜗轮之间的啮合精度,使得它们在传动过程中能够更加紧密地配合,减少了齿间的间隙和滑动,提高了传动效率和传动精度。高接触面积与特定接触线:齿面接触面积大于 70%,并且蜗轮齿面上每时每刻都有两条同时出现的沿齿宽方向不断从两端向中间推进的接触线,而且接触线与相对速度方向的夹角接近 90 度。较大的接触面积和特殊的接触线分布,使得蜗杆与蜗轮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更好地传递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润滑条件。良好的润滑特性:从齿面润滑角度来看,其角度大,动压油膜的形成及保持性好。在传动过程中,相对运动的齿面间能够更容易地形成动压油膜,这层油膜可以有效地减少齿面之间的直接摩擦,降低磨损,提高传动效率,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