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减速机在磨合期后需要进行系统性检查,以确保其运行稳定性和寿命。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基础检查
外观检查
密封性:检查各连接处(法兰、端盖)是否漏油,密封圈是否老化或破损。
螺栓紧固:确认安装螺栓、法兰螺栓无松动,必要时按扭矩要求重新紧固。
表面清洁:清理油污、灰尘,避免杂质进入内部。
润滑系统
油位检查:停机后静置10分钟,通过油标或视窗确认油位在标记范围内。
油质分析:
颜色/气味:正常润滑油应清澈无异味,若发黑或有焦糊味需更换。
金属颗粒:取油样用滤纸过滤,观察是否有异常金属碎屑(少量磨合碎屑正常,大量需排查磨损源)。
换油周期:首次磨合后建议更换润滑油(清除磨合碎屑),后续按厂家手册定期更换。
二、机械性能检查
齿轮与轴承状态
齿轮磨损:通过观察孔或拆检(必要时)查看齿轮啮合面:
正常磨合痕迹应均匀,无点蚀、剥落或阶梯状磨损。
异常磨损需检查安装对中度或负载是否超标。
轴承检查:
手动旋转输入/输出轴,确认无卡滞、异响。
测量轴承温升:运行1小时后,外表面温度应≤70℃(环境温度+40℃以内)。
振动与噪音
振动测试:使用振动仪测量壳体各方向振幅:
空载时振幅≤2.5mm/s(ISO 10816标准)。
异常高频振动可能提示齿轮偏心或轴承损坏。
噪音评估:
正常运行时噪音平稳,无周期性冲击声或尖锐摩擦声。
异响可能源于齿轮啮合不良或异物进入。
传动效率与回差
空载扭矩测试:输入轴空转所需扭矩应≤额定扭矩的5%。
回差测量:固定输出端,输入端正反转的角位移差应≤厂家标称值(通常≤1弧分)。
三、功能与负载测试
负载运行试验
逐步加载至额定负载的50%、75%、100%,每级运行30分钟:
监测温升、噪音、振动是否随负载增加而异常升高。
记录输出转速和扭矩波动(波动值应≤5%)。
启停与换向测试
频繁启停(10次以上)和正反转切换,观察是否有顿挫或延迟。
验证制动器(如有)响应时间和保持力是否正常。
四、其他专项检查
对中校准(联轴器连接时)
使用激光对中仪检查输入轴与驱动电机轴的同心度(偏差≤0.05mm)。
平行度误差需≤0.1mm/m。
电气系统(带传感器或电机的集成减速机)
检查编码器、温度传感器信号是否正常。
测试过载保护功能是否触发灵敏。
五、问题处理与维护建议
发现异常的处理:
金属碎屑过多:清洗油路,更换润滑油,排查磨损部件。
温升超标:检查负载是否过大、润滑不足或散热不良。
振动/噪音异常:重新校准对中,检查齿轮啮合间隙。
维护计划:
磨合后每3个月检查油质,每年全面拆检齿轮和轴承。
长期停机前排空旧油,注入防腐润滑油。
总结
行星减速机磨合后检查是预防性维护的关键环节,需结合“看、听、测、析”综合判断。若自行排查困难,建议联系厂家或专业工程师进行诊断,避免因小问题积累导致重大故障。